[43]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223页。
庄周说:你知道南方有一种名叫鹓鶵的鸟吗?它从南海直飞到北海,在那样辽远的旅程中,他不见梧桐不下宿,不逢醴泉不下饮,不遇栋实,俗称金铃子的,它就不再吃别的东西了。庄周的故乡,便在这一地区内,我们却不能把现在那地区的干燥枯瘠来想像这旷代哲人而同时又是绝世大文豪的生地呀。
但庄周的生活,有时也实在窘得紧。做的愈臭愈下的,得车愈多。他做一漆园吏,大概他的经济生活勉强可以解决了。他认为世人是无法和他们讲正经话的呀。还不是一样吗?为什么定要夺了这一边的食粮送给那一边?这是你们的偏心呀。
现在你也想把你梁国的相位,来对我吓的一声吗? 或许他因惠施的关系,也见过梁惠王。庄周正在淮水边钓鱼,那两大夫鞠躬说:我们大王,有意把国家事情麻烦你先生。[15]我们可以把它当成蒙太奇方式剪辑的作品,也可以看作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展示的国画长卷。
这启示我们,《庄子》中的这些名篇,其作者一开始并非把它们分别当作完整独立的文章在短时间内创作的。但是,它们却绝不会具有那种知觉对象所特有的个别性与统一性。庄子做不同的梦,孔子在同一场景中竟也可以有换个人似的表现,表明想象有不受经验可能性约束的思想方式。同是想象,与《老子》比,它有人物有情节。
同是构思的对话,《孟子》的结构是逻辑的,它是戏剧性的。想象不讳言自己的假,更不必去冒充真。
象第13章"宋人资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假如我们是在想象性地对某个个别的对象进行思考的话,那么,将要出现在我们意识面前的便是这些对象本身。庄子是有梦的人,《庄子》的作者更不乏说梦的高手:"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庄子》中的孔子面貌不一。
我们或许可以从视角的转移中对后两种现象重新定位。有时候,你还可以把它们当作有待加工、整合的素材。但它具有评价事物与表达情感的力量。摘自《通往想象的世界——读庄子》 进入 陈少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庄子 。
"(《至乐》) 庄子这次不是变为髑髅,而是与它对话。如果那个意象(人物或事件)不是某个人想象的产物,而是一个在历史文化中有生命力的图象,那就可能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发展这个形象,那么这个形象的历史命运便自然会变化多端。
[11] 让-保罗·萨特著,褚朔维译:《想象心理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176至177页。想象中复活的故人,永无再生的机会。
有力的想象,可以在形式的假中传递深刻而有感染力的思想。[10] 参阅侯世达著,郭维德等译:《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之大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的插图及分析。但被编辑到《人间世》中。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这一觉,导出了一个绝大的问题:究竟是有人生才有梦呢,还是做梦才有人生?喻意是,人生整个就是一场梦。章法不严而能成为名篇被传颂,这一现象可能意味着,读者并不关心文章的谋篇布局,而是对一则则短小精彩的故事或议论有兴趣。
这种章法散漫的现象,《齐物论》也没能避免。[13]作者,编者,命名者,可能是同一个人(如内篇),也可能是不同的人(如外篇)。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15]先秦到汉代的文献中,可读到很多这类以松散的寓言、故事汇集的作品,如《韩非子》、《韩诗外传》、《说苑》等等。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它也深刻体现在《庄子》这一经典的思想现象上。这些议论性文字也用隐喻而充满意象,但没有情节。而利用某些经验要素作故事新编,则是为了造成同经验现实更具针对性的对比。
作为一种思想方式,想象有它自己的前提、结构与力量。"虽意象清晰,情节鲜明,但与上下文全不搭界。
"与第14章"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庄子》不是一个人的著作,不止孔子,包括它的门徒,还有庄子及其友人如惠施之流,其实都是集体想象的产物。
其一,对某些曾经在经验中存在过的要素作新的编排或综合。但人能做梦,做各种离奇古怪的梦这种经验本身,则是真实的。
同是故事,《论语》是写实的,它是虚构的。即使已经成为经典的篇章,也可作如是观。而庄与蝶同梦与觉,竟是交叉对应的关系,庄梦则蝶觉,蝶睡才庄醒。[14] 《庄子》的流传情况的新研究,可参看潘大为的《从汉隋唐宋四代史志所见的〈庄子〉传本》,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度)。
[12]相反,外杂篇中的作品,如《让王》整个故事系列题材一致。注释: [9] 注意,本文突出《庄子》的想象问题,并非否定该书包含有部分历史资料的记述,以及抽象观念推论的存在。
[9]这是对传统研读哲学方式的一种矫正式的说法。《逍遥游》共有16章,其排列如下: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齐谐》,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蜩与学鸠,5、"小知不及大知",6、汤之问棘,7、斥鴳笑之,8、知效一官,9、列子御风而行,10、"若夫乘天地之正",11、尧让天下于许由,12、肩吾问于连叔,13、宋人资章甫而适越,14、尧治天下之民,15、惠子谓庄子,16、惠子谓庄子。
要素主要指人物、事件或特定时代。[10]庄子用梦来点悟人生,庄子的后学则发展为通过说梦来批判人生: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